查看原文
其他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七:中秋节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武坚游   二游武坚

说说名镇武坚的历史

八月桂花遍地开

麾村民俗风情之七:中秋节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中秋佳节,人们沐浴着同一轮月光,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祈盼丰收、幸福。

农历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月,秋中第二个月是为仲秋,故中秋也称之为“仲秋”。中秋节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时值八月十五,所以又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也叫“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老家麾村主要习俗就是吃月饼、饮桂花酒和赏月、拜月。




暗藏玄机助抗元



仔细盘点中华民族的众多传统节日,几乎都与一个“吃”字有关,当然中秋节也不例外。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说的就是我国城乡都将月饼作为中秋美食的首选,都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过去在我们老家河东有一郑姓茶食店,平时做一些金果、桃酥之类的,中秋之际侧做月饼。他们家有一小男孩跟我差不多大,小时候经常到那儿去玩。后来我渐渐的发现,做月饼的师傅每做好一个月饼都要在其背后贴一张四四方方的小纸片儿,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小纸片儿也能吃?于是我就回家问奶奶,奶奶念的书多,肯定会知道。奶奶一听笑了,说纸当然是不能吃的,不过这里是有典故的。然后就不紧不慢的给我讲述月饼贴小纸片儿的故事。


传说元朝惠宗末年,汉人不堪元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颍州刘福通、濠州朱元璋及全国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朝廷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为了巩固统治,他们一面派兵镇压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鞑子是历史上汉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称呼)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且胡作非为,百姓苦不堪言。如何清除鞑子、摆脱朝廷控制、助推义军反元,朱元璋谋士刘伯温献计,在中秋将至、民间百姓互赠圆饼之际,在圆饼里面夹纸条,上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月圆杀鞑”等字样;在圆饼背后收口处贴纸片亦有“关门”之意,隐喻“关起门来杀鞑子”。大家见了饼中字条,心领神会,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中秋之夜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揭竿而起,推翻暴政。为庆祝起义胜利,家家户户吃圆饼以示庆贺,圆饼也被正式称之为月饼。中秋吃月饼习俗也就一直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奶奶说得头头是道,我侧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富含寓意香又甜



从传统的茶食店的苏式月饼到现代食品生产企业的京式、广式、潮式、台式、港式等月饼,品种越来越多、造型越来越美,馅心风味各异、口感各具特色。每逢中秋各大超市商场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月饼在现在人们的眼光中似乎是再寻常不过的消费品了,想买就买,想吃就吃,不足为奇。然而这在过去对于农村并不富裕的寻常百姓人家简直就是个奢侈品,轻易都舍不得上街买个月饼吃吃,除非是送礼或是敬月公买几个。像馋猫样的孩子们只能眼巴巴的等敬过月公,弄个把切成一小角一小角的,每人分一两角解解馋。


过去每逢中秋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自己做月饼。月饼的制作虽没有固定公式,但我们老家做月饼基本上都是先做馅儿,再发面、扳碱,然后再包馅、烙饼。


做馅儿是做月饼的前奏。月饼馅儿一般以豆沙糖、芝麻糖居多,也有用萝卜丝做馅儿的。


涨酵(发面)是做月饼的重要环节。将温水慢慢倒入面粉中并不停地用筷子搅拌,和成面絮状,加入事先调好酵头,用手反复欠(用力搓揉)透,揉成光滑面团,焐好保温,让其自行发酵。


待发酵的面团起孔并散发出一股酸味,将其扒开,加入适量碱水,并反复搓揉,以达到酸碱中和之目的,这在我们老家叫“扳碱”。扳碱时最关键的是碱要放得恰到好处,欠出来的面团手按下去洞不回缩,既闻不到酸味又略带些碱香即可。“欠碱”(碱小了)会酸,“上碱”(碱大了)会涩,只有“正碱”做出来的饼才会松软可可。


取些许扳好碱的面团搓条,切成剂子,将一个个剂子压扁包馅儿,收口之后,收口朝下压扁,并用两手上下交替拍打成圆饼状即可下锅炕饼。乡下人炕月饼一般是不放油的。炕饼时注意火候,火大了外焦内不熟,小火慢炕,炕至两面微黄即可。


老家做月饼时还要特地另做两种特殊的月饼,那就是“供饼”和“子孙饼”。供饼是五只直径大小不同的圆饼,以便摞成宝塔状待敬月公之用;子孙饼是用粉面(糯米粉)做的,不用涨酵,直接用开水烫面,包上芝麻糖即可。因其圆润小巧,所有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而又富含寓意的名字叫“子孙饼”。




拜月赏景祈团圆



据说中秋节这天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人们视天上圆月为人间团圆的象征,因而也就逐步形成了中秋赏月、拜月的习俗,以祈求合家团聚、幸福圆满。人们通常还将中秋赏景拜月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使其更增添了神奇而浪漫的色彩。


每逢中秋之夜,老家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门口或天井(庭院)内摆一张桌子作供桌,摆上香炉蜡烛以及月饼糕点、莲藕芋仔,莲蓬菱角、橄榄柚子,香蕉苹果、葡萄柿子等等,举凡中秋时节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丰盛越好。每样供品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月饼自然是合家团聚、圆满幸福的象征;藕节相连小枝不缺的“子孙藕”、籽粒饱满无空房的“和合莲蓬”、有“芋头生下的儿子”之称芋头子,皆寓意子孙昌盛、多子多福。


当月亮爬上枝头,露出甜甜的笑脸,拜月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据说这是妇女的节日,男性当然不应参与其中,祭拜活动都由家庭主妇操持主办。人们燃香点烛、敬斟香茶、燃放鞭炮、磕头礼拜。一番烧香、祈祷后,静候月公享用供品。此间大人们还会故意回避一下,让有遗尿症(俗称“来尿”)的孩子“偷喝”香茶,据说这晚偷喝了敬月公的香茶就不来尿了。待月公“吃”得差不多了,香茶也被“偷喝”了,一家人便围坐在桌前,一边赏月一边吃东西。孩子们则在月光下尽情玩耍,处处充满着幸福祥和的气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人们沐浴着同一轮月光,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祈盼丰收、幸福,分享亲情、友情,沉浸在“人月两圆”的意境之中,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追求人世间最美好的人伦境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桂花香,十五月儿圆。张广祥恭祝各位朋友中秋快乐,阖家美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